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

当前位置:首页  重点工程

苏州工业机器人众创空间


1.概况

天巧机器人众创空间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核心,以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精密检测与加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主要方向,是服务控制技术与数据技术创新者实践、就业、创业的综合性孵化平台。

2.创资源服

天巧机器人众创空间定位为专业化服务众创空间,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可提供包括场地入驻、政咨询、科项目申报、知产权代理与科技成果转化、人 项目路演等系列服务。基本模式围绕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本运营问题,帮助企业成长,协助团队和企业实现资源对接等。具体内容如下。

场地入驻:众空间有独立办公空间30间,平均面积30平方,拥有独立办公工60个,可灵活满足多种不同办公需求;场地配备办公家具,能满足初创企业需求或使团队以较低成本保持运营,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

政策咨询:根团队或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协助企业申报级各类政府补贴与扶持政策,申请各级各类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帮助企业用好政府扶持政策,获得发展。

工商财税:众创空间配备有专业的财务服务团队,提工商税一站式服务,包括企业注册、银行开户、代账、税咨询、法咨询等,能够帮助初创企业和团队解决财务、税务相问题。

科技项目申报:众创空间提供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市姑苏科技创业天使、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江省民营科技企业、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等项目服务。

知识产权代理与知识成果转化:众创空间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企业和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资产的申报、管、运用与转化整体解决方案,协助团队或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转化工作。

人才项目路演:建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高端人才路演平台,协助人才团队和企业对接优质投融资机构,实现团队或企业股/债权融资,解决团队或企业发展资金问题。

3.技术创新服务

与各系(院、部)共建共享智能传感检测研发系统科研平台、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科研平台、智能物联网系统科研平台等,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服务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14家,其中学校师生团队和企业6家,吸纳全职、兼职学生约350人次,发放工资报酬约35万元;协助企业申报政府就业创业补贴约7万元;组织参加2022年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1项;协助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立项孵化项目3项,投资金额约36万元。

 

江苏省智能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创新中心

1.概

江苏省智能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是2016年经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覆盖全产业链的骨干企业共同进行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中心下设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院、技术服务部、产教联盟管理中心和众创空间管理中心。按照公司化开展管理和运营工作。联合江苏地区的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研发平台,面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重点环节和广大中小企业,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服务。

创新中心汇聚了由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而成的顶尖研发团队。现有科研人员59人,其中拥有正高职称的有15人,拥有副高职称的有21人,博士50人。建筑面2000余平方米,现有相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超4000万元。

2.科研学术

完成了非结构化环境下网络感知与传感技术”“机器人用高精度减速机“工业视觉定位检测系统”等研究,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和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在研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

研发人员发表高质量教科研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及以上3篇;申请专利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3.社会服务

面向区域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围绕智能装备集成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人员紧密对接苏州及周边地区典型企业,开展工业视觉系统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机器人机构设计与集成等企业设备及产线改造技术服务。

4.重要事项

打造机构设计、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等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获江苏省高职院校智能装备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获立项苏州市软科学3项,完成苏州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苏州市第二批产学研示范基地验收,获立项院级科研课题8项,完成院级智能成套装备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服务平台验收。

 

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1.概

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于2016年经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建设。针对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工业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求,结合区域工业器人、技术链、产链、资本链优势,建设了符合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要求的研发协作机制,联合优势企业,构建研发团队,以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智能装备设备集成与应用研究、开发与突破为目标,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有工业器人本体技术、工业器人集成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工业视觉系统检测技术等研究平台,合了机器人本体技术、传感统、传动机构、虚仿真、集成应用等功能单元,建筑面积约2000方米,现有相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超2000万元。2022年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评价。

2.科研学术

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项目研究2项:“非结构环境下表面改性机器人动态运动规划与多物理场耦合研究”“仿人机械臂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与协调操作”,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离子表面处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低温高性能等离子体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研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协作机器人高转矩密度力矩电机及自适应驱动技术研究”。

石皋莲教授完成的“大型复杂构建精准激光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江苏省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研发人员申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3.社会服务

开展工业视觉系统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机器人机构设计与集成等企业设备及产线改造技术服务45项,到账经费202.04万元。成功完成专利转化17项。

4.重要事项

完成跨平台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完成学院智能成套装备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苏州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苏州市第二批产学研示范基地验收。申报科研项目共计12项,立项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

智能装备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概

2023年,我校申报获批了由江苏省智能装备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依托学校智能控制技术“双高”专业群建设,联合区域龙头企业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政行校企联合共建共享高水平科技研发团队,融入国家智能制造体系,打造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服务高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针对国家和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对工业机器人及其智能化集成装备的迫切需求,通过从事非结构化环境建模、机器人位姿估计、力/位混合控制等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构建促进制造类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机器人感知关键技术研究与智能化应用体系,全面提升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形成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精密加工、装配等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的创新集成与应用示范。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

团队现有28名成员(含负责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3人。团队中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

2.科研学术

围绕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主要包括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与仿真技术、智能车间和工厂级虚拟制造技术、智能制造关键工艺等技术链。以江苏省电机制造、医疗器械、模具制造等产业为主要服务领域,以电机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医疗机械(高强度铝)焊接生产线、模具制造生产线为工程化实施方向,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作业单元的智能制造系统示范性案例。

3.社会服务

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骨干专业建设,校企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项目研究、工程项目实施。培训工业产品逆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PLC编程与应用等关键技术紧缺技能型人才,开展德国AHK机械师、西门子CAD/CAM认证工程师等认证培训及考核。面向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开展短期培训、工程实践等方式,提升职业教育师资水平。

校企联合承办了苏州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工业机器人赛项、承办了亨通集团第十一届员工职业技能大赛智能机器人赛项,针对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了2次西门子PLC编程综合应用及维护技术培训。

4.重要事项

“大型复杂构建精准激光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江苏省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科研团队参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圆满完成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收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的感谢信。

苏州市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1.概况

苏州市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是2013年苏州市科技局、财政局批准建设的苏州市第十二批科技发展计划(基础设施)项目。面向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领域中急需解决的自动化关键技术问题,整合苏州地域内自动化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各方优质资源,构建覆盖在苏企业的培训服务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为中小型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测、生产工艺改进等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2.科研学术

围绕柔性制造生产系统、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已主持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2项、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表高质量教科研论文26篇,申请专利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3.社会服务

为企业开发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改造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校企联合承办了苏州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工业机器人赛项;承办了亨通集团第十一届员工职业技能大赛智能机器人赛项;开展了2次西门子PLC编程综合应用及维护技术培训。

4.重要事项

依托苏州市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江苏省智能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项目。

在研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3项,完成苏州科技项目结题1项。

苏州市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自动化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1.概

苏州市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自动化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是2015年经苏州市科学技术局批准立项成立的苏州市学科市级重点实验室。已建设完成了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等研究平台,集合了机器人本体技术、传感系统、传动机构、虚拟仿真、集成应用等功能单元,已形成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室、机器人传动机构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室、机器人智能传感与网络控制技术研究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室等部门。以国产自主化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突破为目标,构建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机器人传动机构与虚拟样机技术、机器人智能传感与网络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团队,围绕工业机器人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与驱动器技术,加大关键共性工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重点围绕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码垛物流、机器人喷涂、打磨抛光等智能车间项目进行应用技术研究与相关工艺研发。

实验室近三年新增设备125台套,新增资产3000多万元。技术方向涵盖工业机器人本体及虚拟样机实验平台、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验平台、工业机器人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包括欧姆龙视觉系统,robotstudio虚拟仿真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检测、激光增材、焊接熔覆等关键技术与新兴技术。现有专职团队成员47名,其中博士30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为苏州市智能制造类企业开展社会服务300多项,为现代制造行业培养、培训机器人技术人员600人次。

2.科研学术

完成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研发团队和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室建设。联合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机器人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推动工业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国产化进程。

完成机器人传动机构与虚拟样机技术研发团队和工业机器人传动机构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室检测。联合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机器人用高精度一体化关节减速机设计,将系列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完成机器人智能传感与网络控制研究团队和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网络控制技术研究室建设。联合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围绕非结构化环境下网络感知与传感技术开展合作研究,构建基于高速总线的工业机器人开放式控制系统。

3.社会服

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或承担设备改造与升级项目30多项,直接经费200多万,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为苏州市智能制造类企业开展社会服务300多项,为现代制造行业培养、培训机器人技术人员600人次。

4.重要事项

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数字化制造与精密检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组织实施了1+X“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培训与考核工作。